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国内外各种挑战,党带领全国人民,和衷共济,转危为机,逆流而上,勇往直前,取得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
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新形势和国家新发展为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出了新方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依赖科技创新,未来我国稳步增长的动力源自科技人才红利,培养面向未来的一流科学家、一流工程师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顺应科技发展和国家建设需求,四川大学以“医学+”和“信息+”为双引擎,高标准推进“双一流”建设。以此为契机,威尼斯wnsr888努力探索一条具有川大风格、电气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切实贯彻落实学校新时代本科教育改革和发展指导意见,紧密围绕学院办一流本科的工作目标;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不断优化学院教育教学的框架体系和支持措施;勠力同心,锲而不舍,面对困难挑战携手并进,在奋斗道路上风雨兼程。
抗击疫情 全院一心
时间刚刚进入2020年,当大家正在为新年定计划、为春节做准备之时,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面对猝不及防的疫情,学校坚强领导,统一部署;学院及时响应,主动应对;全员同心协力,力克时艰。
把课堂从线下搬到线上势在必行。学校制定方案、积极筹措,及时提供了教学平台和电子教材,组织了各类教学培训,为老师们提供了全面的资源保障。学院迅速动员有经验的老师率先行动起来,在寒假期间帮助老师们准备在线教学,帮助同学们进入学习状态。张英敏老师和赵莉华老师开出了《电路原理》和《电机学》先导课,分别示范了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在线教学,为老师们提供了更多教学和互动的思路。陈彬兵、周群等老师提前上线在线课程,帮助同学们尽早进入学习状态、尽快适应在线学习。
全院师生全情投入到在线教学的准备当中。年纪大的老师们克服年龄、视力等障碍努力学习使用全新的在线教学软件,年纪轻的老师们牺牲陪伴家人、教育孩子的时间全力充实教学内容。在课程群里,老师们为同学们讲解课程的重点、难点;在培训群中,学生志愿者们帮老师们测试、解决技术问题。艰难时刻,大家都没有退缩,老师们辛勤工作,同学们努力学习,我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我们,就是彼此的勇气和动力。
理论课的教学调整首当其冲。2019-2020年春季学期第1个教学周,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90位老师的160余门次理论课程100%顺利按时开出。在经历了突然的应急准备期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老师们不断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反馈进行持续优化,总结和实践出可应对各类突发情况的线下/线上结合的教学运行方案。各课程持续加强学习监督和过程考核,顺利实现了100%线上期末考核的既定目标。
随之而来的实验教学挑战更大。由于对场地和设备的依赖,传统实验教学的线上迁移比理论课线上教学面临更多的障碍和困难。学院两个实验中心的老师排除万难,勇于创新,和理论课老师密切配合,根据不同课程所需,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手段,力求减小疫情对实验教学带来的影响。电工电子类基础实验课利用口袋实验室、远程开放式实物教学等方式,巩固理论学习内容,锻炼动手能力,保证教学目标实现。单片机课程组的老师们,亲自为100多名同学调试并邮寄了单片机实验套件,并在线对教学进行指导和互动,让同学们在家中完成了全部学习。学生返校后,实验中心及时制定了线上和线下数种形式并行的多套组合方案,调整组合实验项目,规范实验流程,降低学生线下集中聚集操作的风险,兼顾学生线上学习条件的公平,顺利进行了线上线下多样混合实验教学的新尝试,最大程度保障实验教学的秩序和质量。
第二课堂的在线活动也紧跟不落后。年过花甲的教导员李小根老师发出“停课不停创”的号召,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线上创新教育活动,开展了主题为“学习双创知识,走向技术大师”的系列讲座活动,不仅为同学们讲授了专业技术,还给同学们提供了交流在家如何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平台。
疫情危机下的教学实践也指引着新的教研教改方向。在积极探索实践疫情下在线教学的同时,结合金课建设目标,学院于2020年2月还设立了威尼斯wnsr888抗击疫情金课建设与质量提升应急教改项目,鼓励老师们一边实践一边思考,把积累的教学经验凝练升华为可推广的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大力支撑学院一流本科建设。
一流建设 精益求精
尽管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学院事业发展依然没有丝毫松懈,一边积极部署疫情防控,一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定走在精耕本科、迈向一流的道路上。
一流本科核心在于一流专业的建设。继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之后,自动化专业也以一流专业为奋斗目标,立足学校多学科优势和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前沿,以先进感知与自主控制、智能检测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等为特色方向,深化科研教学融合,深耕创新实践育人。2020年经学校推荐,自动化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不仅是自动化专业的新起点,也为自动化专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挑战。
一流专业建设的标志内涵是一流课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2020年张英敏老师主讲的《电路原理》和赵莉华老师主讲的《电机学》课程获批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作为电气类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两门课程分别在课程体系的不同层次和阶段中树立起了金课榜样,其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院一流课程建设提供了优秀范式。在国家级一流课程的带动下,我院教师积极向模范学习,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在2020年第一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评选当中,杨晓梅老师主讲的《自动控制原理》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2020年省级第二批申报中,学院共组织6门课程申报,最终汪颖老师、周群老师、陈彬兵老师、余勤老师主讲的4门课程成功获得学校推荐入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评审。
作为一流课程的重要支撑,一流教材建设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我院教师一直以来积极参与高水平优质教材建设,以教材建设促进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申报当中,刘天琪老师主编的《电力系统分析理论》脱颖而出,获得学校和四川省推荐,入围国家级评审。此外,在四川大学2020年立项教材评选中,肖先勇老师的《现代电能质量分析、控制与数据应用》、雷勇老师的《电工电子学》《电工学实验》、张英敏老师的《电路》成功获批立项。
一流的专业课程建设和一流的教育教学实践,凝练升华出一流的教改项目。在教育部以新工科高标准为依据的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评选中,肖先勇老师的《‘信息+’与产教融合驱动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和雷勇老师的《面向新工科的通专融合电工学系列课程研究与实践》两个项目成功获批立项,这也是学院首次同时获批两项国家级教改项目。
双创实践 探索创新
2020年,学院继续坚持立足“信息+”“材料+”的学科发展和新工科建设方向,全面依托具有电气特色的一流科研成果,整合学院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科研实验室、专业实习实训平台、学术型及创新创业型社团资源,以“三进”、学科竞赛、双创竞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抓手,促进以研教深度融合为标志的双创教育,在双创竞赛和项目这个重要舞台上取得一系列成绩。
2020年,周凯老师指导的项目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金奖;周凯老师和王鹏老师指导的项目获得第六届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刘雪山、马俊鹏、涂海燕、佃松宜等老师指导学生在智能车、电子设计、机器人等学校认定的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个、省级奖项30个。2020年,我院共计133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顺利结题,参与科创训练的学生达到700余人次。
硬件支撑 再上水平
新工科人才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具备面向行业技术变革、面向前沿热点、面向学科交叉等特征的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支撑。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历经一年多的持续工作,2020年学院两个重要的本科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终于初见成效。
综合能源系统本科教学实验平台初步建成。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大背景下,为帮助学生掌握事关未来能源变革的关键技术特性与原理,学院在开设相关理论课程同时,积极进行综合能源系统本科教学实验平台建设。目前已拥有三端混合直流输电实验平台、综合能源系统实时仿真教学平台、RTBox实时电力电子仿真平台以及电力电子课程设计与实训系统等多套实验系统与设备。平台覆盖电气学科基础与研究热点,支持多个本科教学环节,将大幅提升实验教学的系统性、综合性和挑战性,使电气专业本科教学实验条件再上水平。
“四川大学-罗克韦尔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顺利启用。中心由学院与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合作,采取捐赠与自购结合方式共同建设,已到场投入使用的设备包括罗克韦尔研发的先进工业物联网平台集成软硬件系统以及30套完整的典型被控对象设备。实验室后续持久建设将为自动化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持,对学院和学校相关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产生广泛的助推作用。
国际合作 强强并进
2020年10月,“四川大学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这也是学校获批的第二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该项目基于学校“双一流”建设实施高端国际合作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两校在电气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优势,旨在合作培养符合国家发展所需、具备国际化竞争力的电气行业高层次人才。
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将进一步充实我院“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海内海外”的本科人才培养架构,汇聚国内外优势科研、教学资源,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水平。
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也是精彩的一年,是奋进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2020年,在校院两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从容应对,探索创新,精耕细作,力争一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的一年,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学院将继续秉承“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理念,踏实践行本科教学“十大行动计划”,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把具有电气特色的一流本科办得更强、更精。
(谨以此文献给全院辛勤工作的老师们和努力学习的同学们。预祝大家新春快乐!)